工程地質(zhì)

四川盆地油氣區(qū)地溫分布特征

  四川盆地油氣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(guī)律。盆地北及西北部主要凝析油氣田,中部多油田、氣田,南部、西南部則為氣田。把它同地溫分布相對照發(fā)現(xiàn)其間有明顯地對應關系。西北部的油氣層主要為三疊系雷口坡組,地溫為79-95℃,深3000-4000m,地溫較低,為疑析油氣田;中部油氣層主要為侏羅系自流井群,三疊系香溪(或須家河)組和雷口坡組,埋深2000-3000m地溫70-90℃,最深奧陶系氣層深4500m,地溫為136℃;西南部儲氣層位較多(自侏羅系自流井群到奧陶系均有天然氣產(chǎn)出),主要氣層為三疊系香溪(須家河)組,雷口坡及嘉陵江組,除此以外在飛仙關組和二疊系、奧陶系地層中也含有豐富的天然氣,它們的埋藏深度較淺,一般在600-2500m之間,個別可達3000m左右,地溫在40-110℃。從地溫的分布亦可大體看出,隨著地溫向西南增高,油氣田的分布也從凝析油氣田逐漸變?yōu)?a href="http://m.zxkjjt.com/t/天然氣.html" >天然氣田,而且油氣藏的埋深也隨之變淺,這些現(xiàn)象并不是偶然的巧合,而是與在不同的溫壓條件下,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轉(zhuǎn)化分不開的?,F(xiàn)已清楚,石油是在一定的溫度下由有機質(zhì)變化而來的,.在溫壓條件改變后,石油將演變(熱裂)為天然氣,并在適當?shù)?a href="http://m.zxkjjt.com/t/地質(zhì)構(gòu)造.html" >地質(zhì)構(gòu)造條件下保存起來,如果構(gòu)造被破壞,天然氣將逸出而消失。因此,從現(xiàn)代地溫分布研究著手,將有助于揭露油、氣形成及其演化的規(guī)律從而為勘查油氣田提供有力的論證。
 
  由上述討論可知,四川盆地1000m深平均地溫為40℃,2000m深為60℃,3000m深為85℃,平均地溫梯度為2.45℃/100m。由此可見,地溫與地溫梯度都偏低,這與盆地地質(zhì)發(fā)育歷史比較穩(wěn)定是吻合的。同時通過對地溫分布的控制因素的討論,可以認為,盆地地溫場的形成主要是傳導形成的,即由地殼深部的熱向上傳導,并在淺部基底構(gòu)造形態(tài)的影響下使地溫  重新分配而形成的。在一些地區(qū)雖然由于地下水活動而產(chǎn)生地溫的局部變化,但它在盆地的地溫場的形成中,作用并不象華北盆地那樣顯著。在那里地下熱水沿斷裂上升形成了大量地熱異常區(qū),表明地下熱水對流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。
 
  同時,盆地地溫的高、低與天然氣和凝析油田的分布關系是明顯的,這對探討盆地中油氣的生成、分布、儲藏以及找尋、勘探是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際意義的。